|
|
張家界 土家老院子 |
|
發(fā)布日期:2008/9/2 8:00:56 來源:張家界旅游指南 作者: |
|
|
張家界市內(nèi)有一處地方值得游訪。鉆進出租車,只要說聲“去老院子”,沒有一個司機不知道的。不一會,車過鴛鴦灣大橋,猛地停在一個大院前,墻內(nèi)就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院子。
一個很寬敞的院子呈現(xiàn)在你的眼前,正南面有一幢青磚黛瓦的老宅氣息安穩(wěn)地臥著,門前的那對黃麻石獅子卻一臉的淘氣相。老宅始建于清雍正初年,其建筑風格為四合天并封火墻式,融土家園林、土家吊腳樓于一體,為典型的畢茲卡(土家族)民居,也是整個湘西乃至全國幸存的、保存最為完好的土家古宅。
老院子是田氏族人的祖居,田氏先祖田承滿在北宋年間先后出任太保、太傅、太師之職,曾以統(tǒng)撫銜代朝廷管束湘西諸土司。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老院子由土家族中赫赫聞名的豪富田起瑗修建。磚木結構,建筑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原有五個槽門,現(xiàn)僅存一個了,但還存有大小居室三十多間,三層堂屋,四個天井,坐北朝南,東西對稱,布局嚴謹,渾然一體。令人稱奇的是,為了增加室內(nèi)的采光,工匠就在天花板上開出覆斗式的天窗,令自然光線如瀑布般流瀉。這種天窗是漢族民居中沒有的。
湘西地區(qū)自古閉塞、貧窮,民風驃悍,崇尚武力,直到清初還頂著“蠻夷”的帽子,但老院子的歷代主人非常重視文化教育,“崇文、重教、載德”的儒學治家思想及經(jīng)營理念對后輩的人生前途起到引導和精神支撐作用,幾百年的風雨滄桑,從老院子里走出了文武秀才十三人、舉人一名、翰林院大學士九人、四品上下京官十余人,直到北伐時期還出了兩名將領。老院子的末代主人田奇鐫是新中國著名的地質(zhì)學家、中科院院士,長期主持全國礦產(chǎn)資源委員會的工作。當?shù)赜欣先苏J為,老院子之所以文、官、財三星高照,長盛不衰,主要得益于占了好風水。導游小姐也會向游客強調(diào)建筑格局和細節(jié)中的種種玄機,以增加它的神秘性,其實老院子的興建與遺存說明了漢文化與土家文化的雜糅,見證著湘西上層社會順應時代潮流的明智選擇。
抗戰(zhàn)時期,文夕一把火,岳麓山下一片焦土,老院子曾騰出幾間充當長沙兌澤中學的校舍,前總理朱镕基就在這里讀過書。1990年,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他在接見大庸市(今張家界市)的旅游交易代表團時說過:“我在大庸讀過書,對那里印象特別深刻!2001年,朱镕基在總理任上到張家界視察時還感慨無限地賦詩一首:“湘西一夢六十年,故園依稀別有天。吉首有材弦歌盛,張家界頂有神仙。長街攘攘人丁旺,童山濯濯心快然。浩浩蕩蕩早日現(xiàn),郁郁蔥蔥夢始圓!边@里的故園,應該就指兌澤中學吧。
今天,經(jīng)過修整過的老院子成了旅游景點,紫荊堂、龍龜池、本源居、慈輝居、珍寶房等都努力復原為過去的日常生活情景。 |
|
|
編輯: 【關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