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當(dāng)前的位置 >>
主頁 >> 椎 牛 |
椎 牛
|
|
發(fā)布時間: 2006/11/25 20:48:59 閱覽: 2006次 來源:
張家界景點視頻 |
|
|
|
苗語叫‘家聶虎鍔’譯成漢語意為吃牛合歡古樸的傳統(tǒng)宗教習(xí)俗。古時苗家為了消災(zāi)滅病,生活安康,家道興旺,才祈求神靈保佑,許下椎牛心愿。許愿有許一年、二年、三年的,但許愿后就要按照年限進(jìn)行,不能失信。一般小戶人家是用一頭大水牛,大戶人家除用一頭大水牛外,還要二頭黃牛和二頭肥豬。古時椎牛一般為期三天第一天上客,第二天椎牛,第三天散客。
上客這一天大早,主人就帶著酒壺和鑼鼓嗩吶至寨口迎接遠(yuǎn)方客人。每當(dāng)客人到來,鑼鼓嗩吶齊鳴,客人走至跟前,主人便斟滿三杯酒獻(xiàn)上,客人渴了酒,便在親友陪同下來到主人家中,交上一份賀禮待客人到齊,主人才大開宴席。筵席上主人殷勤勸酒,客人開懷暢飲。有時,賓主雙方也免不了對講四言八句或?qū)Τ聘柚d。宴席從上午一直繼續(xù)到傍晚。入夜后,又是一番情景,先由苗老司燒香搖鈴,奉請神降臨,后由男女青年按照一定程序依次放歌。女唱男答,男唱女答,同堂歡樂直到天明。
第二天椎牛。這天大早人們來到野外的一個大坪場,坪場中堅萬計的圍觀者,將大水牛拴在花柱外的套圈上。坪壩四周是數(shù)以千計人虔誠和水牯牛如何‘漂亮’之后,便點燃了大烏托邦炮。三聲烏托邦炮響過后,人們開始給水牛敬獻(xiàn)陳年老酒,將那水牛灌醉,水牛似醉非醉繞著花柱轉(zhuǎn)。這時有人手執(zhí)竹條或木棍抽打牛身,水牛受驚后便發(fā)狂似地亂蹦亂跳。此時主人母舅拿著長矛沖上前來,對準(zhǔn)水牛右肋上預(yù)先畫好的圓圈猛戳過去,牛發(fā)狂旋轉(zhuǎn),鮮血噴濺花柱與地面。若一槍刺中,則人跟牛轉(zhuǎn)而死為止。牛死后,則鑼鼓喧天,嗩吶長號齊鳴,人們跳躍著,歡呼著,喜慶椎牛勝利。
回至主人家中,眾人則唱歌歡慶,主人則備宴席盛情款待,吃過晚宴便是打花鼓,先是主人打,次是母舅打,再其次是妻舅打,其余均按與主人的親疏順序打。打花鼓時,可單人打,也可雙人打,邊擊鼓邊歌舞。
入夜,燈火通明,眾人聚在一起唱歌,苗老司則按照不定期的程序,不時的向人們述說苗族祖先的英雄業(yè)績。苗人祖先被迫從平原遷徙到高山的艱辛和痛苦,以及祖先反抗統(tǒng)治者的悲壯歷史和英勇頑強,不屈不撓地斗爭精神。又有主人與客人對唱椎牛歌,和大家互相對歌、盤歌,歡樂至深夜,人們還要吃宵夜,吃完后男女青年起場歌舞。繼而對歌,誰對贏了,主人則獎賞雞腿、糍粑之類。通宵達(dá)旦盡情歡樂。
第三天,散客。牛被椎倒后,由苗老司做法事活動后,然后分手,又叫肢解牛體。操刀手以利索靈便的刀法,將牛皮剝?nèi),把牛頭砍下,留在主人家中祭祖之用,將前腿和后腿砍下,送給大舅二舅和其重要親屬。最后,將剩下的牛肉和五臟雜碎共煮一鍋供寨人享用之后,人們才帶著依戀不舍的心情,慢慢離去。
解放后苗族人民一般不進(jìn)行椎;顒,主要為保護(hù)耕牛,但為了保持民族習(xí)俗,往往當(dāng)?shù)厝嗣裾y(tǒng)一安排椎;顒,一年一次或二年、三年一次,場面則更熱烈,聲勢也更加浩大,常常吸引許多遠(yuǎn)道而來的外國朋友。
(作者:陳啟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