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當前的位置 >>
主頁 >> 長沙人的宗教信仰 |
長沙人的宗教信仰
|
|
發(fā)布時間: 2006/11/11 8:21:50 閱覽: 2698次 來源:
張家界景點視頻 |
|
|
|
長沙古代的民俗風情濃抹著一層華麗的宗教色彩,反映了古代人們生活中具有信仰觀念和崇拜心理的風俗現(xiàn)象。自從人類思維達到一定的水平,產(chǎn)生洞察客觀世界的欲望而又無法解釋一些客觀現(xiàn)象的最初時刻,宗教就開始以權威的擎態(tài)悄悄來臨。從原始崇拜到儒、釋、道三大宗教,天、神、鬼、怪、菩薩,各種觀念相繼而生,不可捉摸但卻那樣順其自然,“天人合一”。 應當指出,舊時的信仰風俗大都摻雜著濃厚的迷信色彩,如算八字、相面、測宇、 卜卦、咒符、看風水等。這類迷信風俗具有封建愚昧性,是舊俗中的落后部分,座加以破除。不過也應看到,有些迷信習俗經(jīng)過于百年的傳承變異,迷信外衣已漸趨剝落,成了信仰風俗,如對祖先的供奉,往往成為一種不忘祖宗的緬懷紀念活動;對“龍”的崇拜早已失去圖騰崇拜的原意,成了民族的象征;古老的“桃符”與“爆竹”,原有信仰中的“驅鬼”成分淡化了,成為祝吉慶賀的風俗了;“陰陽”、“風水”活動中的種種風俗也包含了某些樸素的辯證法和自然地理常識。 長沙地區(qū)的宗教信仰風俗源遠流長。 1949年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一幅人物龍風帛畫就是一幅龍風引魂升天圖。畫面上龍飛風舞,一貴婦雙手合什,雙腳立于大地之上,作升天狀。1973年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龍帛畫,畫中一中年男子,頭戴高冠,身穿寬袖深衣,腰佩長劍,手挽疆繩立于龍舟之上,其龍頭高昂,伊然一幅御龍升天圖。1973年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士的“T”型帛畫,更是場面盛大,奇幻瑰麗,將天上與人間,虛幻與現(xiàn)實串貫一體,表現(xiàn)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宗教世界。整幅帛畫的構圖遵循陰陽互補的宗教規(guī)律,表現(xiàn)了當時較為流行的一個完整的世界觀。 六朝時期,佛教在長沙地區(qū)有了廣泛的傳播,268年(西晉武帝泰始四年),僧人竺法崇到長沙岳橫山建寺(今麓山寺)弘法,稱作“湖湘第一道場”。長沙一帶出士的晉代陶涌,眉心多飾一顆圓形肉痣,正是佛教經(jīng)典中的“白毫相”。長沙出土的唐代銅鏡上有與佛教相關的“飛天”圖像,旁飾珍禽瑞獸。晉代長沙道教亦盛,望梨鎮(zhèn)臨湘山有處神奇的“丹丘紫府”,這就是歷經(jīng)十朝的陶公廟,前殿奉“陶公真人”神像,相傳東晉陶淡、陶隱居修煉于此。儒教大致在宋代立根長沙。儒教注重修齊治平,佛教倡導行善積德,道教主張無為而治,看來并無大的沖突。儒、釋、道三教外表雖異,但“無欲”卻為三家所共倡。 長沙古俗信鬼神而好祭祀,凡祭祀必歌舞。漢人王逸《楚辭章句·九歌》記載:“昔楚國南鄂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祀”,屈原見“歌舞之樂其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梢娗摹毒鸥琛纺思漓牍砩裰~。如《九歌》之一的《少司命》就是專司兒童命運的女神。這首歌辭由迎神的男巫()獨唱,通篇是對少司命的正面禮贊。長沙人尚樂,瀏陽文廟所藏古樂器和長沙咸嘉湖西漢王室墓出土的“五弦筑”都是“全國僅存之物”。 舊時長沙有各種鬼神的信仰。諸如日神、月神、火神(祝融)、祖宗神及山神土地等。這些神開天辟地,賜福降禍,無事不能,無所不為。人們崇敬神怪,是希望他們能給自己帶來吉祥幸福,而免除不測災禍。楚地有許多對付鬼的活動,如“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百N畫雞戶上,懸葦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云”!罢履┤找,蘆苣火照井廁中,則百鬼走!笨梢娙藗儗砩窦瘸绨荩嗟氖菓峙,是驅逐。 這種觀念集中反映在當時人們對疾病的態(tài)度上。在古代,巫醫(yī)不分,長沙先人相信人之所以生病,是因為得罪了鬼神,要想疾病痊愈,就要通過祭祀等活動求得鬼神的寬恕。解放前,長沙城鄉(xiāng)有不少用巫術繪人治病的人。他們中有和尚、道士、師公、巫婆等。其治病法術,依病癥不同而異,常巫、醫(yī)并施。如小兒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多為中醫(yī)學中的“疳積”),巫師便認為是受了驚嚇,魂不附體,要用紙錢香燭祭祀神明,并把雞蛋置于紙灰中燒烤,使之炸裂,觀其形狀。如果炸裂的蛋像蛇頭,就說是蛇作怪,像狗則狗作祟。再用縫衣針置火上稍稍燒烤,針刺小孩十指中節(jié)穴位,從中擠出黃水或血。然后用黑、白、藍三色麻線繞于病孩頸、手、足各一圍,男孩繞左手右足,女孩繞右手左足,說這樣就系住了命根。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觀點來看,當然是針灸促使病情有了好轉。但巫師避重就輕,作術時裝模作樣,故弄玄虛,用巫術掩蓋了醫(yī)術。 對于天文星象的觀測,長沙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長沙先人看來,日月星辰的運轉,都受天神的控制。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星占》,認為木金火士水五大行星為五神,分管五方,各司其責:“東方木,其神上為歲星”,“西方金,真神上為太白”,“南方火,其神上為熒惑”,“中央土,其神上為填星”,“北方水,其神上為辰星”。1942年長沙出土的楚帛書《月令》把全年分為12個月,每月都有神主管,并用朱、絳、青3色繪制了12位神仙的圖像。如四月神名“余取女”,為一頭雙體之龍。古人把天象的運行常與人事的變化聯(lián)系在一起。長沙楚帛書《天象》篇云,“明星辰,亂逆其行”,“卉木亡!保疤斓刈餮辍,“山陵其喪”。認為天象出現(xiàn)混亂,會使地上出現(xiàn)異,F(xiàn)象,并影響到人和事,祭祀天神也就迫不及待了。 長沙先人認為農(nóng)業(yè)的豐歉也是神的支配。谷有谷神,蠶有蠶神,風有風伯,雨有雨師,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為了求得好的收成,人們極盡自己的能事,定期或不定期舉行各種祭祀儀式,有種種不同的禁忌和習俗,以示對神的恭順與敬畏。在收獲之后,無論收成多少,都要拿出相當數(shù)量的產(chǎn)品來祭祀神明,以謝天意并祈禱來年的豐收。據(jù)《荊楚歲時記》所載,楚地還有春社、秋社之祭,即在立春、立秋后余五個成日祭祀土地神。祭祀時殺雞宰羊,煮酒蒸糖,熱鬧非凡。這些都是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宗教意識的反映。 擺脫宗教的虛幻,拋棄對鬼神的迷信,關鍵在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到近代,長沙信鬼神的人大大減少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