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張家界
信息來源:張家界旅游指南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發(fā)布時間:2010/10/10 22:13:17
走 向 印 象
張家界,一個流傳著張子房、鬼谷子的傳說的地方,神秘又悠遠,而今終于可以一覽她的真面貌了。帶著長久的期待,在忐忑中,踏上了圓夢之旅。
印象一:遠
汽車在飛馳。一時間,天地間似乎沒有了時間,沒有了空間。曾聽說,要到天境必先經(jīng)歷艱難險阻。而今天,風(fēng)雨交加,道路泥濘,也似乎在印證著這個事實。只聽得車窗外風(fēng)在吼叫,像原野中那只孤獨的狼;怒雨拍打著車窗,是誰在搖動著我們的坐騎?于是,有人開始擔(dān)心:如此惡劣的天氣,怎能適合遠足?我卻心有所悟:不經(jīng)歷此番風(fēng)吹雨打,又怎能見到那如夢境般的美麗?學(xué)學(xué)蘇軾他老人家吧,“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不知過了多久,恍恍惚惚中聽得有人下車,以為到了。心情激動,迫不及待地走了下來。環(huán)視周圍,只有朦朦朧朧的路燈光,只有無盡的黑夜。原來,這只是途中的一次小憩。而此時,雨似乎小了,風(fēng)仍然在撕扯著黑夜,撕扯著黑夜中的我。
張家界,好遠,遠在天那邊。
印象二:奇
九寨溝的水,張家界的山。
一座大山,卻兀然而起數(shù)不清的山峰。山峰陡峭、筆直,如刀削,如斧劈,直入云霄。山峰與山峰靠得那樣近,好像剛剛分開,卻尚未遠離;山峰與山峰又那么決絕,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只有霧,把他們連在了一起。霧在山中,永在山中。山峰就在霧中游走,從東到西,由小變大。
一條小溪成為這里的經(jīng)典,已經(jīng)是神奇的了。更匪夷所思的是,這條小溪的名字又來源于山,來源于石,來源于人們對山,對石,對溪的愛。這條小溪就叫做金鞭溪。一座山峰形似雄鷹,巧的是鷹的前方有一塊石,又形似金鞭,于是此景得名“雄鷹護鞭”。更巧的是,在此山腳下,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于是,這條小溪便由此得名:金鞭溪。
上午登山,下午游溪。登山時,高山巍巍,雄奇俊秀;游溪時,水流淙淙,親切可人。若只如此,則未見其妙處。然登山時,眼中無溪,卻有潺潺水聲,隱隱約約時大時小一直相隨,讓人不覺登山之疲乏;游溪時,卻山水相映,趣味橫生,沒有登山之辛苦,卻無徒步之無聊。山水之間,方顯張家界之奇之妙之迷人。
張家界,好美,美在山水間。
印象三:悟
下榻武陵源。
武陵源?武陵?是那個劃著小船誤入桃源仙境的武陵人所在之處嗎?也許是吧。都是湖南,又都存在這么美麗的景色;或許不是?不然,怎么不見到處的宣傳,甚至連土家族阿哥也未吱一聲。但不管怎么說,我就姑且把她當(dāng)作桃源的入口了。
那個以打漁為業(yè)的武陵人,“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卻走進了桃花源;然而,他終究沒有走進桃花源。雖然“處處志之”,然最終“不復(fù)得路”。如今的武陵源人呢,他們有著武陵人的聰明,也有著武陵人的執(zhí)著,但不知道他們走入了張家界,還是只是進去過張家界,至今仍然沒有走進它?
且看這兩天的行程。第一天。上午。登山,一覽山之奇?zhèn)ァ⒐砉、非常,卻路過了土司莊園,繞過了袁家界。下午。賞溪,徒步而行15里,似乎在循著當(dāng)初武陵人的腳步前行,而盡頭卻是盤山路。第二天,上午覽十里畫廊,領(lǐng)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的莫名其妙;登天子山,到得峰頂見賀龍元帥銅身,亦欣慰;接著原路返回,下天子山,過十里畫廊,回武陵源。
兩天四晌,兩山(黃石寨,天子山)兩溝(金鞭溪,十里畫廊),上午活動筋骨,下午休閑漫步,也是費了一番思量的了。更奇的是,在間歇之時,還有額外的收獲呢。中午飯后,帶你去午休,品一品張家界的一絕:杜仲茶;行程即將結(jié)束,那你可以去泡泡腳,小憩一下;最后還有一絕活——晉鹿御廚刀技。刀砍銅管,吹毛斷發(fā),小李飛刀。
免費品茶,賞茶道;免費泡腳,歇歇腿;免費贈刀,見刀道。呵呵,不錯不錯。張家界,武陵人,真有你的。
結(jié) 語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
——《狂人日記》
聰明的武陵人打造出了神奇的張家界,而張家界也以奇山秀水予以回報。我們又將如何打造自己的人生,打造自己的那三尺講臺?
凡事總須研究,才能明白啊。